查看: 2147|回复: 0
收起左侧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整体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整体趋势

2014年手机行业回顾




上图摘自GFK的年度市场报告,信息量比较大,分解来说如下:

1、市场增长速度放缓。
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容量为4.22亿部,相对于2013年仅增长3.9%。

2、4G高速成长。
2014年下半年4G产品呈现爆发式地增长,全年4G规模达到9012万部。抓住此机会的厂商都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如6月10日OPPO在北京发布N1 mini和R3的同时宣布,停止3G研发,全面转向4G。使得后半年OPPO销量大增,具体数据之后再分析。

3、国产爆红。
伴随国产手机的崛起,三星不断吐出市场份额。且国产手机价格不断上扬,从年初千元机之战,到后续上到3000以上。

4、电商雄起。
电商销量在整体手机市场占比达到21%。在线市场销量达到8500万部。

5、线下实体渠道下降。
实体渠道规模同比增长率为-5.9%。

6、运营商合约机市场下降。
营改增,补贴下降。线下合约机在整体手机市场占比42%。

2015中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上图是GFK对于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的预测。主要点如下:

1、中端价位市场崛起。
随着国产手机逐步精品化、品牌化,且千元机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区间不断上扬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电商战略地位提升。
各厂商纷纷突出独立的电商品牌,成立子公司,使用互联网模式营销,这种方式已被认可。

3、开放市场回归。
补贴减少后,市场不再由运营商主导。用户也会趋于理性,故对于产品会有更高的要求。

4、全面竞争启动。
手机行业变成快消行业后,全产业链、全渠道、全价格区间的竞争不可避免。精品化、品牌化是必然的趋势。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2)——营销模式

一张图看懂如今手机营销模式。




自从小米模式被大家研究透后,各大厂商纷纷表示我也会这么玩。所以消费者表示,抢购永远抢不到,线下永远要加价购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未来也会一直这样。

该营销模式特点如下:

上市推广
包括上市前配置的泄漏,微博的预告,价格的流露等。
发布会,各种吹水撕逼。

口碑营销
线上预约、抢购,线下加价购买。
线下体验,各区域活动,微博直播、抽奖等。

开放购买
后期开放购买,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来收费。

学得最快的应该算是荣耀,从13年底发布荣耀3C开始每周的预约抢购。大神、TCL纷纷跟上。魅族学得最好,但是来得太晚,从14年下半年才开始频繁发布新机。但是销量也跟着上去了,每个月可以到100多万台。

手机已然成为快消品,营销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玩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才是王道,各公司纷纷成立了互联网子品牌。不过,有的是真心想做,有的只是随便做做样子。所以有的品牌起来了(荣耀、一加、大神……),有的却没有了声音(IUNI……)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3)——渠道变化

一张图看懂线上线下渠道变化。




14年线上渠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关键就在于各厂商从13年底开始进行互联网布局,14年开始熟练地耍猴~预约、抢购、发布会……线下渠道遭到了严重的冲击,不过现在基本上进入到稳定阶段。15年应该会保持线上线下1比3的稳定状态。

另外,随着各大厂商耍猴技能增强,开启了自己的官方店,以及与京东、天猫的合作。导致去淘宝、华强北水货店买手机的消费者减少。

请看下面这张图:



由此可见,B2C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互联网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购买渠道更统一,中间商减少,价格降低。客服、反馈也更加方便。这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未来企业在互联网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也是必然的。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4)——品牌份额

一张图看懂2014年中国市场品牌份额



这张图信息量极大,横坐标表示份额,纵坐标表示产品均价,圆圈大小表示销售金额。空心圆指2013,实心圆指2014年。

那么很直观地可以看出一些东西:

2014年,三星、联想、中兴、金立市场份额下降了。
幅度分别为4%、2%、3%、0.x%。
2014年,其他几个品牌份额上升了。
最为迅猛的是小米、苹果、vivo,分别上市了4%、3%、3%。
除了这些基本的数据以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华为。

只有华为的变化趋势是斜向右上方的。这表明,华为的产品不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产品均价上升,销售金额也在上升。也就是逐渐精品化、高端化,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看看其他品牌作为对比。
苹果:份额上升,均价下降,销售金额上升。说明旧款产品降价销售拉动了更多的销量。(当然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上市后情况不一样了)

小米:份额上升,均价下降,销售金额上市。和苹果一样,但是份额上升更多。说明新款低端产品(红米、红米Note)带动了绝大多数销量,且量很大。

联想:份额下降,均价下降,销售金额下降。说明低端运营商路线受到了小米、荣耀等互联网品牌的冲击。

其他一些变化
三星在精简渠道,采用了当年Nokia采用的FD模式,逐步减少对国代的依赖,直接对接省代。

中兴、酷派、联想转型,nubia、大神这样的互联网品牌,大神还要抱360大腿。联想则收购MOTO,虽然动作慢,但终于要成立的神奇工厂。

华为全系列产品精品化、品牌化。荣耀品牌及华为品牌在线上线下互相导流,3C、3X等产品在线下也开售,G7、Mate 7在华为商城也上架。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5)——价格段布局


一张图看懂国产品牌价格段布局。



华为:

战略最清晰,从最早就在坚持P系列,直到P6开始为大众接受。
Mate系列也很早就在布局,直到Mate7开始为大众追捧。
13年底,快速跟进小米,杀入千元以下,然后推出荣耀6上到2000元区间。
各产品线定位十分清晰,已经形成品牌化。

小米:

互联网起家,所以一直作为价格杀手,价格也在2000以下。
直到今年1月15日发布小米Note才超过2000元,而且比较保守,普通版2299元,顶配版3299元。我想还是基于品牌形象及定位的考量,对于价格区间的上探还是比较谨慎。
同华为一样,产品线定位十分清晰。

OPPO、vivo:

战略清晰,不做低端。
品牌差异化明显,HiFi、影音、旋转摄像头、超薄等。
互联网布局有一加,但也没有参与千元机红海,差异化明显。
联想:

收购MOTO后才补全了产品线。
千元机较弱,15年神奇工厂应该会发力互联网。

酷派:

互联网子品牌大神销量很高。
ivvi、铂顿产品线知名度低。

中兴:

产品线混乱,nubia横跨1000~3000+区间。
没有千元机。
1000~2000区间品牌名太多。
魅族:

14年下半年开始布局,攻击性很强。
各产品线间差异化较小,例如MX4影响了MX4 pro销量。
没有3000+产品线。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6)——千元及以下市场

一张图看懂千元机品牌为什么那么多




2014年突然冒出了许多千元机,除了红米、红米Note外,荣耀、么么哒、黄金圣斗士、InFocus、Zenfone、nubia、魅蓝,都在挤进千元机市场。

Why?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大。由上图可以看出,1500元以下(后称千元机)市场容量2.78亿,毕竟14年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容量才4.22亿,千元机就这么占了66%。
GFK预测15年千元机市场为2.5亿,占总容量的64%。
难怪各厂商在发布会上吹牛,说得好像各自的千元机比iPhone还要好。

一张图看懂千元机市场格局



小米:

红米、红米Note标准的走量机型,牢牢占据年轻人市场。
华为:

低端运营商机型逐渐减少,交给荣耀。
荣耀:

从13年底荣耀3C开始,战斗力十足。
OPPO:

R系列,走量机型。
11&3系列,运营商定制。
vivo:

Y系列,走量机型。
联想:

A系列量还比较大,但是没有形成品牌化。
酷派:

运营商还是大头。
大神势头良好。
三星:

动作太慢,千元机跟不上国产的节奏。
金立:

千元机定位不清晰。
唯有V188定位超长待机系列。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7)——中端市场

1500~2500价格段市场规模




GFK预测,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容量为4.28亿,中端市场(1500~2500价格段)容量为6560万,占整体容量20%,同比增加14%。

经过14年的高速增长,15年手机新增用户减少,主力购机人群为换机用户。中端机型用户虽然没有低端机型数量多,但他们才是换机主力人群。

产品线结构性调整



在12年品牌和机型数高速(或者说混乱)增长后,13年、14年品牌数与机型数均呈下降趋势。

可以看出:

小厂商被洗牌出局。
大厂商产品也逐渐品牌化、精品化。
品牌化利于互联网传播。

中端市场各品牌市场份额



可以看出:

前十中,国产占了绝大多数。
三星在该价格段吐出份额15%,可见其中端产品在国产机面前毫无竞争力。
荣耀从零开始,上升十分迅速。
华为在分出荣耀品牌后,市场份额仍未下降,产品均价还在上升。实在是太可怕了。
OPPO、vivo的中端走量机型十分成功。
苹果、小米随着时间推移,旧机型仍在降价热卖。
魅族的1799确实挺有杀伤力的。

其他一些新闻

印度手机厂商学习小米模式,计划募集资金以对抗三星
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Micromax计划募集更多的资金,用来提升其软硬件实力,用以对抗三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三星在印度占据22%的智能手机市场,稍微领先于Micromax的18%。该公司打算学习小米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完善软件和云服务体验,并计划在年底占据30%的份额。

魅族进入印度市场

相关数据:

1、据IDC数据显示,2013年印度手机出货量为4400万部,2014年预计会猛增到8000万部,而今年将会达到1亿部。
2、小米在去年7月进入印度市场。小米官方称用了4个月销量已过50 万部,市场占有率达到 1.5% 。
3、金立在印度市场的趋势也不错,金立开垦印度市场比较久,之前主要是以 ODM 的形式为印度厂商供货,在去年才正式以金立品牌进入,并且出货达到了400万。
4、魅族海外媒体运营主管表示,2015年在印度的预期销售量是70万台。而魅族去年的出货总量在 500万左右,所以印度市场70万的预期销量对于魅族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5、据相关媒体报道OPPO计划在今年5月之前,在印度境内建立超过200家的服务中心;而金立也计划设立750个手机修理点。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8)——中高端市场

中国中高端市场容量




从GFK的数据来看,15年中高端市场(2500~3500价格段)容量大概为2300万,同比增长21%。

另外一点,近年来中高端机型数量变多,主要原因在于国产品牌逐步尝试将价格上扬,进入中高端市场,攫取更多利润。

上市价格变化趋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

13年中高端价格段手机主要来自于高端机型降价。当时主要在售为国际品牌,充分说明其上市价格虚高,价格跳水快。
记得那时买手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等它降到xxx元我就买」。
14年这种情况好了一些,主要在于进入该领域的国产手机标价没有太高,而且价格保持得比较稳定。

中高端机型品牌格局



华为异军突起,Mate 7的功劳。
OPPO、vivo一直在中高端耕耘,定位清晰,渠道配合好。
HTC、索尼不断降价,旧款降价、出旗舰mini版本抢份额。
中高端机型格局



这张图其实是有问题的,iPhone、三星、索尼价格标得太低,MX4价格标得太高。但是除开这些,忽略纵坐标这张图还是很有价值的。

进入中高端领域的品牌越来越多,且国产居多。
中高端机型必须有独特卖点,如Mate 7的全金属、P系列的双面玻璃、X Shot的拍照等。
产品必须形成系列,差异化必须要坚持,并且一般要坚持好几代,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如HTC的m7、m8、m9,索尼的Z1、Z2、Z3,三星的s1、s2、s3、s4、s5、s6等。
新品上市后,旧款降价销量也很不错。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9)——高端市场


3500以上价格段高端市场容量




GFK预测,2015年3500以上价格段高端市场容量为4200万左右,占总市场容量10%,同比没有增加。
高端市场消费者比较稳定,市场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3500以上价格段高端市场渠道份额



还记得之前的数据吗?14年电商渠道占了21%。
上图可以看出线上份额远不到21%,说明对于高端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购买。
也许是因为相对贵重,也许是因为高端市场中有一部分使用互联网较少的长者。(待考察)

3500以上价格段品牌格局



苹果、三星占了绝大多数份额,随着大屏iPhone的推出,三星又吐出份额了。
华为的增长率太吓人了。
Sony、HTC的颓势已无法逆转了,营销有问题。
OPPO一直定位清晰,但是感觉后面要被华为拉下水。

3500以上价格段产品格局



既然是高端机,消费者相对比较理性,必须拿出干货了!
OPPO是拍照、音乐等极致体验。
华为是全金属。
三星以前是大屏、性能,现在是改进了ID。
iPhone就不用说了。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0)——苹果

一张图看懂iPhone产品线




产品溢价极高,新品牢牢占据超高端市场。
旧款产品降价销售,覆盖整个中端到高端价格区间。
图解苹果 2015 财年一季度财报
这是Rio叔叔做的财报解读:

本季度总收入 746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 30%。净利润 180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7%。毛利率为 40%。总收入的 65% 来自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各地区的收入构成比例分别为:美洲 41.0%,欧洲 23.1%,大中华区 21.6%,日本 7.3%,其他亚太地区 7.0%。从本季度起,苹果不再单列苹果零售店的销售数据,而是并入各地区分别统计。苹果也按照新的销售额分配方式重新计算并给出了从 2012 年起的数字。以下图表数据均使用新的计算方式。






本季度大中华区贡献了 161 亿美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爆发性增长 69%。毫无疑问,iPhone 6/6+ 本季度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iPhone 销量为 7,447 万台,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46%。销售收入为 512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7%。
iPad 销量为 2,142 万台,较去年同期下滑 18%。销售收入为 90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 22%。这是 iPad 产品线连续第四个季度的销量显著下滑。大屏幕 iPhone 6/6+ 对 iPad 的替代效用不言而喻。
Mac 销量为 552 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 14%。销售收入为 69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
从本季度起,苹果不再单列 iPod 产品线销售数据,而将其与 Apple TV、Beats 耳机、以及其他苹果外设并类统计。并类后的总销售收入占比仅为几个百分点,不在本报告关注范围内。





iPhone 产品线和 Mac 产品线的平均售价都有显著提高。几个影响因素:
大屏幕 iPhone 6+ 的起步价高 100 美元。
iPhone 6/6+ 取消了 32GB 型号,很多人选择多花 100 美元购入 64GB 的型号。
售价更高的搭载 Retina 屏幕的 Mac 电脑颇受欢迎。
iPad 产品线的平均售价小幅下降,侧面印证了消费者对最新款/大容量的 iPad 并不热衷。



全球出货排名



Trendforce的数据表明,三星出货量还是最大。
苹果的市场份额十分稳定,三星萎缩得十分厉害。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1)——三星

一张图看懂三星的这些年




从11年到14年,三星的兴衰在上图可以看得十分清晰。犹记得当年的盖世系列独领风骚,硬件怪兽永远都走在时代的前列。

11年到12年间,靠着盖世系列的良好口碑,带动了低端机的销量。
13年开始逐步将中低端机品牌化、系列化,销量上升十分迅速。
14年则是国产机爆红的时代,从低到高逐步抢夺三星的份额。
14年9月三星尝试推出精致做工的Note4和侧曲面屏幕的Edge。(小米4于7月发布,侧重点也是做工。)
15年3月推出S6和S6 Edge,主要升级也是做工。
这几年来,三星旗舰产品均价不断下降,说明其品牌溢价能力在减弱,在中国市场不断受到挑战。

14年开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手机市场,在中国市场取得好成绩的企业基本上说明其竞争力受到了最严格市场的认可。

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制造业中,基本上外企都是干不过国内的民企。原因也就不多说了,不外乎规模、成本、效率。所以,在可以遇见的未来里,三星的份额仍将继续下降,直到完全被小米、华为等企业超越。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2)——vivo

一张图看懂vivo的这些年



X系列销量一直在上升,最近越活越滋润。
产品溢价极高,在国产机价格战中也能保持姿态。
主要靠Y系列走量。
这两年推出中端机,产品均价也降低了,但旗舰价格还上扬了。
vivo这个品牌实在是太值得一说了。很早之前我对其的印象就是「假洋货」「骗少女的钱」,特别是这个名字「vivo」,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鬼嘛!还在各种综艺节目上打广告,不就是骗小朋友的钱么。

直到进入手机行业,在明白vivo有多么厉害。

产品定位清晰,HiFi、大屏、影音、拍摄、轻薄,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特的卖点,给消费者购买的理由。
有干货,即使在挑剔的知乎上,也可以看到各「专业人士」对vivo手机拍照、HiFi的认可。(请自行搜索「知乎+vivo」)
渠道强势,步步高这么多年的积累不是虚的。

vivo智能手机产品市场表现



由上图,各位可以自己计算一下vivo的销量。反正他们老板自己说14年销量超过了3000万台。
更重要的是,产品均价高,超过2000元。要知道小米都是靠红米走量的,14年销量6000万台。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3)——OPPO

OPPO、vivo产品对比图




旗舰产品中vivo、OPPO各有两款,分别是Xshot、Xplay和N、Find系列。
OPPO的主要销售额来自于N、Find、R系列,两款旗舰和一款中端。
vivo的主要销售额来自于X、Y系列,两款中端产品。

一张图看懂OPPO这些年



和vivo一样,产品均价在下降。走量的依旧是中端机型。
全系列产品品牌化,N、Find、R系列卖点十分明显,旋转摄像头、全能旗舰、金属机身。11&3系列走量。
还有一定量的运营商定制产品。

OPPO产品市场表现



R系列贡献了主要的销售量,充分说明大家还是视觉动物嘛。
Find、N系列也不错,溢价高,现金牛产品啊。
后半年杀入中低端的11&3系列销量也一下就起来了。

据说OPPO、vivo内部互称为绿厂、蓝厂,虽然很大程度上类似,暗地里却较劲呢。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4)——中华酷联纵览

中华酷联渠道对比




各品牌均为线下合约机占大头。
华为在下半年,线上、线下销量均有上升,从之前的分析来看,产品线精品化、品牌化确实有效。互联网运营也是4家企业中最厉害的。
酷派合约机受政策冲击,14年下降厉害。但是从线上销量来看,大神的趋势还不错。
中兴的努比亚没有什么起色,因为品牌定位不清晰(拍星星的手机算个什么卖点嘛?!),价格段跨度太大(努比亚横跨1000~3500价格段)。
联想的线上根本没有投入,烂很正常,看15年的神奇工厂会怎么样。收购了MOTO补齐了产品线,依旧期待15年的表现。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5)——华为

一张图看懂华为的这些年



华为的手机业务确实是太强势了,一直是本系列文章中很称赞的。

从最初的运营商市场来说,09~12年间,华为手机业务基本上全靠运营商。此时也是运营商最强势的时候,华为主打千元合约机,销量喜人。此时产品价格主要在2500以下。
到了13年,华为开始拓展开放市场。此时的战略即是把各产品线品牌化,主推的为Ascend系列。从P1、P2跳跃到P6、P7才算是成功地推出了旗舰产品。
到了14年,开放市场和电商一起增长。可以看到的是荣耀以极高的效率学习了小米的战略,在低端机抢占了一席之地。Mate 7的推出又把华为的品牌价值拉到新的高度。同时,这一年还可以看到,地铁、机场、电视,到处都是华为的中年男人的广告,不断强化自己的商务定位。线下渠道也强势铺开,旗舰店瞬间布满城市的所有地方。再加上经销商的炒货,李总理去华为考察等一系列噱头直接把华为品牌知名度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于是华为手机业务直接成为国内第一,14年出货量7500万台,15年有望超过1亿。
华为的成功在于其战略的清晰,特别是产品线,每一条都有自己独特的差异化。P系列的双面玻璃旗舰,主打做工;线上的荣耀6主打配置;荣耀3C靠更改配置不断提升性价比;Mate 7做大屏高端;G7则是外观和性价比。成功地把每一条产品线都塑造成了独自的品牌。

所以说,市场营销的核心在于「定位」。剩下的则是坚持,华为都是到了P6才得到认可的,更何况小企业呢。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6)——联想

一张图看懂联想的这些年




一个字,「低端」。A系列占了90%的销量,均为运营商定制的超低端机。
产品均价不断下滑,这也是正常现象。
其他产品线S、K、E、P均无法突破。
从数据上来看14年也在下滑,低端机遇到了最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以看出联想基本上没有什么品牌价值与溢价,低端机伤害了品牌形象,高端机自然卖不出去。再加上定位不清晰、定价不合理,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并购Moto后的产品线



联想本来的产品线是残缺的,只有低端机和中端。Moto补齐了相应的产品线。
低端机依旧绑定运营商,日子不会太难过。但是在开放市场,请问Moto的竞争力在哪里呢?
卖纯净Android体验?国内没有Google服务,再加上纯净Android不符合国人习惯。
卖配置?性价比不高。
卖定制?别人家早把竹制后壳做了。
卖品牌形象?人家华为的商务已经深入人心了。
开放市场竞争太激烈,再加上联想的动作实在慢得可以。不知道神奇工厂是否真的能做出什么,仅从现有的产品来看(路由器、LED灯等),跟小米是同样的节奏,但已经被人家甩得太远。



上图是简单的SWOT分析,但是看起来「优势」与「机会」并不乐观。
能不能出头就看15年了。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7)——小米

一张图看懂小米的这些年




小米涨势太快了!
产品均价在降低,而且比别家更低,因为红米是主力走量产品。
曲线特点可以看出,产品线十分精简,但是单款产品销量极高。

小米产品市场表现



从价格段来看,通过红米、红米Note、小米覆盖了2500及以下的所有价格区间,而近期推出的小米Note则是尝试把价格上升到3000元档。
从产品线来看,每款产品对应一个价格区间,且单款销量都极高。产品数如此少的情况下通过打造爆款,保持单款高销量,这就是互联网营销的特点。
前期都是小米手机走量,自从红米出现后,均为低端机走量了。说明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低端机也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小米的互联网布局



由上图可以看出,小米除了在打车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每个领域都有布局。
虽然前期主要靠硬件盈利,但现在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说小米是个互联网公司也不为过,硬件只是一个入口,而且是自己掌控权更大的入口,这相对于BAT来说是更大的优势。

小米的生态链布局



小米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更可怕的一点是他想做的更多。
除了硬件这个极好的入口外,小米还将其业务延伸到软件平台、智能终端和供应链。软件平台是曾经微软做的事情,通过Windows占领PC。智能终端则是革新性的东西,代表着未来。供应链是这一切的基础。
小米确实是中国的「苹果」,虽然现在还不够。但他做的事情跟苹果公司是一样的,自己的软件、手机、终端产品。如果有一天,他推出了非Android的操作系统和自己的App Store,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8)——魅族

一张图看懂魅族的这些年



明显的,14年底之前根本就不行。
14年底开始接连发布新品后,战斗力大增。主要是对于价格段的布局,从千元机到2000+都有涉及。没有3000+的原因也在于现在品牌都不够响亮,即使出了消费者基本也不会买账(就像作死的联想),小米也是在最近才开始试探性地把价格上扬。
规模化是魅族现在的第一要务。在现在的手机市场,先活下来才能谈别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免俗。锤子不能,魅族更不能。
所以,放低身段,拉投资,出低端机,使用各种创(di)新(su)的营销手段,消费小米的影响力,只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规模。
炒了好多年的Ubuntu直接就是个坑,YunOS也只是为了阿里的投资,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未来其实很有希望的,从14年不到500万的销量,到15年第一季度就超过500万,这一系列动作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之后保证现金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flyme的稳定性、耗电、品控、线下门店、海外市场……其实还是很有看头的,改变晚了点,但还是很有战斗力。
魅族会作为细分市场的小米活下来。不过,完全复制小米的模式,没什么好玩的嘛。
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妥协,这就是规模化带来的弊端,魅族也成为了一个无趣的公司了,叹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19)——产业竞争格局

一张图看懂手机产业变化趋势




产品竞争趋势:

多设备中心化
手机不仅仅作为一个智能设备,更重要的是作为所有智能设备的中心。例如,控制手环、手表、空调、体重秤、电灯等。
产品节奏快消化
在苹果的带动下,基本上每个品牌是每年一旗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现在更甚,品牌多、旗舰更多,像HTC那样天天发旗舰的作死公司也是存在的。
全价位精品化
这个全是小米的功劳,加剧了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后,那些浑水摸鱼的破烂品牌与机器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了。消费者也被教育得越来越理智,逼迫厂家压薄利润,推出精品。

配置变化:

高性能化
虽然现在到了瓶颈期,但各家还是不遗余力堆配置。
大屏化
当时iPhone的3.5寸就是大屏了,现在拿个5寸的机器都嫌小。
轻薄化
这个就是国产厂商的功劳了,「全球最薄」之类的。
软硬件一体化
这是硬件乏力的必然结果,唯有从多方面突破,才能提供更多的购买理由。

产业竞争方向:

供应链集成化
产品越来越轻薄,集中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必然的趋势。连三星都开始不能换电池了耶。
竞争全产业链化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局限于手机行业是不够的,还要和万物连接起来,提供更多服务,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谁也不能呆在避风港了。



手机行业基础知识回顾(20)——全球市场&我的预测

一张图看懂全球手机市场




上图是Trendforce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1、三星还是老大。
虽然三星在中国市场衰落得十分厉害,在印度市场也被本土大王Micromax打败了。但从全球来看,依然市场份额第一,即使到15年也是。

2、LG份额上涨迅速。
从13年的4.3%上涨到14年的6.0%,势头很凶猛。从这几代产品来看,LG都是诚意满满。超大的屏占比,创新的后置按钮,点击亮屏等创举,还有优质的待机时间,都是LG在手机领域投入的证明。最近广告也很多,在「我们结婚吧」电影里全面植入等。

3、联想收购Moto后份额大涨。
从数据上看,14年联想和Moto合计出货量可以排全球第三。但是我认为15年能否继续保持,是值得怀疑的。根据之前的分析,联想在手机领域的动作太慢,犯错太多,再鉴于手机和电脑行业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联想的地位不太稳固。

4、小米异军突起。
13年还没有影子的公司,在14年一下子排第六,太快了。

IDC的调研结果



仅看一家的调研结果是不准确的,上图是IDG的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可以看出:

根本没有统计小米。
不知道是否是中国市场太特殊的缘故,这里面没有显示小米的份额。

数据比较乐观
显示14年全球市场共13.011亿,而Trendforce的数据是11.669亿。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欢迎来电咨询

188-9985 8350

微信关注

手机APP程序:
扫码下载访问

微信公众平台:
摄像头之家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摄像头小程序

返回顶部

QQ|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摄像头模组论坛网-摄像头方案网CCM99 ( 粤ICP备18155214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