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C就是自动曝光,自动曝光的实现,就是一个不断给sensor写gain与曝光的过程。高通的AEC,首先生成一个AE table ,设置一个target luma,然后实时统计出每一帧的cur luma。这样自动曝光其实就是cur luma 靠近target luma的过程,luma的变化其实就是调节sensor的gain与曝光的过程,然后配合HOLDING TIME功能使AE稳定在target luma 附近。 I4 @/ J6 { |/ u; k
/ ?3 n* o3 ]: ?: l$ q' V# z$ ~ 高通的AEC基本运转过程就是以上这么简单,然后需要注意的是sensor输出的sensor gain并不会很高,我知道的OV的一般16倍左右,SONY的也是8或者16,很少有sensor超过16的,那么当我们AE table设置的高于16时,高于16的部分会使用ISP gain去做补充。sensor厂会评估自身sensor稳定的工作极限范围,然后设置一个max gain,超过max gain就可能会导致sensor工作不稳定。
" c( B6 B; U; }; G/ A) X
1 k/ B7 \3 F/ |9 e+ p+ X4 o4 g, S A% M1 \5 j% E; V
影响亮度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改变当前帧的统计方法而影响cur luma,要么根据帧信息动态改变luma target。在advance aec里面,bright region与dark region这两个就是通过改变cur luma来调整亮度,而extreme_color 与Histogram就是改变luma target来影响亮度。还有一点AEC的调整只能单向去做调整,就是直方图要么整体左移,要么整体右移。
, _# M0 B- D0 I5 V+ j g) `2 k5 g0 p$ r% _" o
' \6 |) s3 h/ L( w
再说说曝光,sensor曝光都是逐行曝光,在国内,为了避免出现banding,曝光除了逐行曝光意外,还必须是10ms的整数倍,那么如何计算出10ms的整数倍的曝光是具体多少行呢,下面就说说这个。sensor的每一个pixel产生的数据都需要输出,输出就需要有能量,因此camera的主时钟MCLK,由BB提供,再由sensor处理后变成传输数据所需要的PCLK,PCLK给每一个pixel数据传输提供能量,它是一个频率,那么通过PCLK可以算出每一个pixel曝光需要的时间,就是1/PCLK,然后每一行有多少个pixel曝光(line_length_pclk)可以从sensor_lib.c里获取,这个值一般都会比sensor的output size会大,因为会加入dummy pixel(为啥需要加入空白的,都是为了调整曝光,从而达到消除banding的目的),有了这个值以后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算出来10ms的整数倍到底具体是多少行,公式我还是列下来:% F* k7 ~3 T% P- p" X6 ~3 Q5 K
(1/PCLK)*line_length_pclk*X = 10ms ----(X表示10ms的曝光行数): i1 g' A( {% g2 B
# {% a* {* H* \+ s, A2 v/ k/ ]& Y- s$ A( W
再多说一点,其实通过PCLK可以算出来mipi数据总量,假如我们是10bit的数据输出,那么MIPI的数据总量就是PCLK*10,如果是MIPI 4lane的那么每条lane的数据量就再除以4就好。
! M: [8 i4 M* Q" `0 }7 x9 h
8 ^- P3 M! Y+ f& {" q' u" Q: J$ Q
6 b. s2 {0 E" A) ~! f% q
" \: r7 m' M% Z& H; s1 v- _* ^5 l f- U( E2 V$ p5 U
/ O) b' y: U. b. T, o$ E
) I, K( c4 e4 Q: v,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