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92|回复: 0
收起左侧

摄像数字图像基础之数字图像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9 17: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 数字图像概述

2.1.1 什么是数字图像
我们常说的计算机(电脑)指的是数字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处理的信息都是“数字”信息,而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信息基本都是“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主要区别是信息的“离散性”和“连续性”。拿图像举例, 物理世界中的图像是连续的,图像中任何两点之间(不论这两个点之间如何接近)都含有颜色等信息,其信息的量是无限的,因此不可能在计算机中来表示物理世界中连续的图像。幸运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肉眼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当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同样,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如当空间平面上两个黑点相互靠拢到一定程度时,离开黑点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就无法区分它们;当空间中足够近的两个点的颜色不同时,我们肉眼看到的是这两个颜色“叠加(光的合成原理)”起来的效果,因此可以将其看一个点,其颜色为合成后的颜色。根据人眼的视觉机理,我们将显示物理世界的图像按一定的密度进行采样,比如我们将物理图像按1mm*1mm的方格大小进行采样,每一个格子都有相应的颜色信息(可以用数字表示),这样用一个个“像素(格子)”信息组成的图像在人的肉眼看来和现实的物理图像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将计算机用这种用离散的、数值的方式表示的图像称为数字图像。

2.1.2 数字图像的获取与表示
成像原理 摄像机(Camera,摄像头、相机等)和眼睛的成像原理是类似的,在这里我们放在一起介绍。这两者的成像机制都是基于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一组镜片和成像传感器。镜片会部分获取从物体发射出来的光线,将其聚焦到成像传感器(视网膜)上,成像传感器然后将光线视频信号,以电子(Camera)或神经(Eyes,Nerve)的方式。

图2.1 聚焦成像原理图
我们以图示的方式介绍棱镜的作用。如图所示,从滑冰者身上反射出的光线被棱镜聚焦到右边的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聚焦的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意味着从滑冰者身上任何一点(如脚趾尖上的一个点)所反射的经过棱镜的光线通过棱镜折射后,仍在屏幕上相交于一点,而不会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区域。
我们用图示的方式说明电子摄像机和人眼的组成结构(分别如图所示)。如前所述,两者在结构组成上时相似的,前端都有由一组棱镜组成,后端由成像传感器组成。连接两端的分别是空气和透明液体。两者的棱镜系统都有两个可调的参数:焦点(focus)和光圈(iris,眼睛对应于虹膜)。如果棱镜没有对焦,物体上的一点经过棱镜那部分的光线就会在屏幕上(成像传感器上)形成一个圆形区域,使得所成像趋于模糊。在照相机中,我们可以通过移动棱镜和成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之聚焦。而人的眼睛包含两个棱镜,在眼球前方的棱镜称为角膜(cornea),在眼睛的内部还有一个可以调节的棱镜。角膜的主要起折射光线的作用,但是角膜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变的。调焦是通过眼睛内部的棱镜实现的,内部棱镜是一个更加灵活的组织,它能够通过睫状体的肌肉的活动来使之变形,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使得内部棱镜变得更加扁平,使得焦距变短。因此,通过这种肌肉的活动,达到调焦的目的。
图2.2 成像原理
在这两个成像系统中,光圈(iris,眼睛对应于虹膜)的作用是控制棱镜多大部分暴露在光线下,这样可以控制在呈现传感器上成像的亮度。虹膜是由非透明的肌肉组织形成的,通过这种肌肉组织的收缩,可以使瞳孔变大(摄入的光线更多),光圈的作用类似。
这些光学系统的参数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起作用,举例来说,考虑到光线的多少和光线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所成像的清晰度的影响,我们通常通过调整光圈(虹膜)的大小和曝光时间来让合适量的光线折射到成像传感器(视网膜)上,如果光线的亮度太强,就可以减小光圈的半径,这样会导致更大的景深(景深的概念请参考附录二),更大的景深会使在一个较大的距离空间内的成像都比较清晰,同时,光线太强,可以允许曝光时间缩短,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手的都通和物体的运动造成模糊的成像。光学系统是这些参数之间的完美平衡。
数字化器 数字图像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器来实现的。常用的数字化器有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数字化器必须能够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小块(像素),能够度量每一像素的灰度或颜色并量化为整数,并能够将这些整数写入存储设备。数字化器基本上由下列部件组成。
  • 采样孔:保证单独观测特定的像素而不受其它部分的影响。
  • 图像扫描机构:使采样孔按预先确定的方式在图像上移动。
  • 光传感器:通过采样孔测量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的亮度。
  • 量化器:将传感器输出的连续量转化为整数值。
  • 输出存储体:将像素灰度值存储起来。它可以是固态存储器,或磁盘等。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很多数字相机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其感光元器件(光传感器)。我们可以把CCD想象成一个没有盖子的芯片,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很多小的感光单元,光线中的光子撞击每个单元后,在这些单元中会产生电子(光电效应),而且光子的数目与电子的数目互成比例。曝光结束后,这些电子被从 CCD 芯片中读出,并由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初步处理。此时由该微处理器输出的就是一幅数字图像了。由于CCD光敏元可做得很小(约10um),所以它的图象分辨率很高。
CCD器件是一个集成电路,CCD的核心是一个很薄的硅片,通常为1cm2大小,图2.3所示为其断面图,我们以三相CCD结构为例,简单的三相CCD结构如图所示,其上方覆盖了一层很薄的绝缘体(insulator)和一排电极(electrode),相隔两个的所有电极都连在一起(如1、4、7……,2、5、8……,3、6、9……),由三个相位相差1200时钟脉冲φ1、φ2、φ3来驱动,故称三相CCD。图a为断面图;图(b)为俯视图;图(d)给出了三相时钟之间的变化。在时刻t1,第一相时钟φ1处于高电压,φ2、φ3处于低压。这时第一组电极1、4、7……下面形成深势阱(由于正向电压排斥正电荷,所以形成一个空穴,称为势阱),CCD的每一个势阱都是很好的光传感器,因为当一个光子撞击硅片的时候,会将其能量转化为两个带电粒子,一个为正电荷,一个为负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这些势阱中可以贮存负电荷电荷形成“电荷包”,如图(c)所示。在t2时刻φ1电压线性减少,φ2为高电压,在第一组电极下的势阱变浅,而第二组(2、5、8……)电极下形成深势阱,信息电荷从第一组电极下面向第二组转移,直到t3时刻,φ2为高压,φ1、φ3为低压,信息电荷全部转移到第二组电极下面。重复上述类似过程,信息电荷可从φ2转移到φ3,然后从φ3转移到φ1电极下的势阱中。当三相时钟电压循环时,电荷包会向右转移一级,依次类推,信号电荷一直由电极1、2、3……N向右移,直到输出。

图2.3 CCD原理图
但在这一过程中,光子的波长并没有被转换为任何形式的电信号,换言之,CCD 裸芯片实际上都没有把色彩信息转换为任何形式的电信号。那么采用 CCD 作为感光元件的彩色数字相机是如何生产彩色图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希望使用 CCD 作为相机感光芯片,并输出红、绿、蓝三色分量,就可以采用一个分光棱镜和三个 CCD。棱镜将光线中的红、绿、蓝三个基本色分开,使其分别投射在一个 CCD 上。这样以来,每个 CCD 就只对一种基本色分量感光。这种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非常好,但它的最大缺点就在于,采用3个 CCD 加棱镜的搭配必然导致价格昂贵。因此科研人员在很多年前就开始研发只使用一个 CCD 芯片也能输出各种彩色分量的相机,其实现机理请参考其他资料。

2.1.3 数字图像的特点
数字图像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表现为数字图像所占的数据空间大。一个普通的遥感图像的信息量大概在几兆左右,在雷达监测领域,一个小时所积累的雷达数据一般占有几G的硬盘空间。因此,数字图像处理的难度大,成本也会较高。这就对图像压缩提出了必须(很高)的要求。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欢迎来电咨询

188-9985 8350

微信关注

手机APP程序:
扫码下载访问

微信公众平台:
摄像头之家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摄像头小程序

返回顶部

QQ|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摄像头模组论坛网 ( 粤ICP备18155214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