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1 22:31:38

COB制程Particle不良改善方向→求指教

请教各位大虾!


BL、LD不良如何分析?

COB制程Particle不良改善方向都有哪些?


Thanks!

b398094674 发表于 2016-1-12 08:27:47

首先particle出现在水洗前还是水洗后?
管控点:
1.原材料
2.附耗材
3.设备洁净度
4.人员流动性
5.车间大环境
6.半成品particle防护
其实脏点管控无外乎就这几点了

小二郎 发表于 2016-1-13 11:33:15

楼上正解,但有的该起来效果不明显。

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3 20:25:44

b398094674 发表于 2016-1-12 0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particle出现在水洗前还是水洗后?
管控点:
1.原材料


感谢回复!

Particle出现在水洗后。COB机种80%在IR下表面或Sensor表面
现在Particle不良后段测试部分BL+LD约在4%上下。
目前增加一系列抽检、增加弹夹水洗等措施,仅起到一定的良率维持作用。

Particle如何进一步改善暂不明确...

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3 20:26:33

小二郎 发表于 2016-1-13 1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上正解,但有的该起来效果不明显。

嗯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吧

小二郎 发表于 2016-1-15 08:40:56

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3 2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回复!

Particle出现在水洗后。COB机种80%在IR下表面或Sensor表面


可移动particle再次污染?如果是这个可以从下面几项考虑下:
1. 载具(buffer tray背面有可移动particle,上层掉落下层)
2.环境
3.人员走动(无尘服)
4.IR本身带有,组装后掉落
5.组装密封不全,裁切碎屑掉落产品内部(这种水洗过后应该没有)
6.机台内部(FFU\轨道)
仅供参考

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5 19:06:22

小二郎 发表于 2016-1-15 0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移动particle再次污染?如果是这个可以从下面几项考虑下:
1. 载具(buffer tray背面有可移动particle ...

感谢您的详细解读~{:handshake:}

b398094674 发表于 2016-1-16 16:31:24

你水洗的效率怎么样?
是本身particle没有清洗干净还是后期污染?
1.建议导入holder+IR片水洗,保证产品内部环境
2.lens与holder扭力管控一般20~100
3.楼上有解释HM机台洁净度,作业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

a98765 发表于 2016-8-12 20:57:10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8-11-1 20:02:22

438479458 发表于 2016-1-15 19:06
感谢您的详细解读~

楼主,解决了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OB制程Particle不良改善方向→求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