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 2017 年半年度报告。2017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7%和 69%。同时公司预计 2017 年 1~9 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12.5 亿元,同比增长 80%~120%。
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加快
2017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 37%、69%。同时增速也进一步提升,去年同期增速分别为 26%、30%。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双摄模组量产出货、 高像素摄像头模组占比提升和指纹识别产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同时传统产品保持竞争优势。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12 亿元,同比增长 33%。主要是公司非同一控制下并购时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1.44 亿元,以及少量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合计使营业外收入增加 1.75 亿元。
公司预计 2017 年 1~9 月的业绩增长来自于:1、双摄像头模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产品订单稳步释放; 2、伴随旺季来临,广州欧菲影像公司产能稼动率提升,盈利能力将得到显着改善。
公司 ROE(加权)、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持续改善。相比去年同期,公司 ROE(加权)从 5.9%提升至 7.4%,销售毛利率从 11.9%提升至 12.1%,销售净利率从 3.3%提升至 4.1%。
2016H1、 2017H1 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目前已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财务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近三年管理费用率保持在 6.2%左右。公司很好的控制了各项费用。
光学产品业务已经取代触控显示类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光学产品占比 44%(2016 年占比 30%),触控显示占比 35%(2016 年占比 42%),传感器占比 20%(2016 年占比 26%),智能汽车占比 0.85%。
光学产品业务:双摄和高像素不断渗透,模组业务高速增长
公司摄像头模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6.34 亿元,同比增长 102%,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2017 上半年摄像头模组出货量超 2 亿颗, 2016 年出货量3.1 亿颗。目前单摄、双摄产能分别为 50KK/月、8KK/月,预计年底将分别扩张至 60~65KK/月、15KK/月。
光学产品营业收入的增长来自于模组像素持续提升和双摄订单的平稳快速释放。此外广州欧菲影像公司 4 月 1 日完成交割,贡献营业收入 11.5亿元。 光学产品业务毛利率 10.81%,同比减少 1.97 个百分点,主要因为广州欧菲影像二季度为淡季且目前尚处于整合阶段,毛利率水平偏低,拉低了整个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公司通过自建团队和收购索尼华南实现在产线自动化改造和高端模组的研发、制造实力提升,双摄像头等新产品顺利量产出货,并成为国际、国内主流智能手机厂商主力供应商。
公司光学产品发展战略:1、抓住双摄机遇,抢占高端客户份额,奠定行业第一的位置;2、与尖端公司合作,布局编码结构光 3D sensing 领域。公司是全球摄像头模组领先企业, 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提升自动化率(90%以上)、规模采购、精细化管理降低费用。收购索尼华南有望进一步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下游双摄和高像素持续渗透,3D sensing 蓄势待发,看好公司该业务近期快速增长。
触控显示业务:业绩平稳,静待新需求助力
公司触控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2.94 亿元,同比增长 6.04%。2017上半年出货量约 8000 万片,2016 年出货量 1.71 亿片。当前保有产能约25KK/月。可以看到公司触控显示业务业绩稳定,达到了公司保市场份额的目标。该业务毛利率 12.92%,通过垂直产业一体化和加强供应链管理,同比提升 0.06 个百分点。
公司建立了神奇工场事业群,研发布局了柔性薄膜触控感应层、3D 触控感应层、3D 全贴合等产品,顺利切入新客户。
公司触控显示类业务发展战略是传统业务保利润,重点布局柔性触控、贴合领域,1、摊薄传统液晶屏触控成本,提升利润率;2、在柔性触控领域突破龙头客户,再进入其他手机厂商;3、突破一线汽车电子供应商。
在表嵌式和内嵌式触控技术的冲击下,外挂式触控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但是 OLED 兴起重新给外挂式触控厂商带来机会。近期来看外挂式触控可以快速兼容至 OLED 屏。外挂式同样适用于柔性 OLED 触控并具有自身的优势。预计苹果 OLED 屏采用外挂式触控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未来随着面板厂商技术和良率的改善,可能会使用表嵌式触控。公司已经做好3D 玻璃、薄膜触控等各项技术储备工作,并同下游 OLED 生产商进行积极沟通和合作,待终端需求大规模释放。作为国内触控行业龙头,看好公司触控显示业务随着 OLED 兴起重回高增长轨道。
指纹识别模组业务:业绩持续增长,布局新技术
公司指纹识别模组实现营业收入 29.54 亿元,同比增长 15.94%。该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 20%,依旧为第三大业务,2016 年占比 26%。2017 年上半年出货量近 1 亿颗, 2016 年出货量 1.89 亿颗。 目前保有产能约 30KK/月。该业务毛利率 12.98%,公司通过规模效应和提升科技附加值,毛利率同比提升了 3.78 个百分点。随着产品渗透率持续提高,公司产能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持续凸显。
公司生物识别业务发展战略是做产能和技术的持续引领者:1、围绕客户需求扩大份额,巩固手机市场龙头地位;2、在金融指纹识别市场建立可复制上游模式并实现商业突破;3、推进虹膜识别和金融人脸识别布局。
公司是全球指纹模组龙头企业,通过提前布局,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全产业链整合,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指纹识别还在进一步渗透。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面屏到来,屏内指纹识别将 是发展趋势。近期可能会采用underglass 电容式方案。 未来 Indisplay 或者 underdisplay 超声式/光学式会成为主流。公司在 underglass、 underdisplay 以及全面屏指纹领域已有做了技术和产能准备, 产品升级会带来单价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在指纹识别渗透率提升和未来技术转型的情况下公司该业务将仍然保持增长。
智能汽车业务:开拓蓝海市场,打造第二增长极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8 亿元,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8亿元。产品综合毛利率 25%,2016 年毛利率为 21%。
公司 2016 年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投入苏州子公司和上海车联子公司,产品订单逐渐释放。公司报告期内加速汽车业务布局,依托在汽车电子领域成熟产品、总线技术及在汽车行业的客户资源,向众多国内汽车厂商陆续出货。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发展战略: 加大资源投入, 从硬件到软件、 从产品制造到内容服务进行布局,打造第二增长极。
在汽车电子化和 ADAS 的大趋势下,汽车电子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公司在人车交互系统、 ADAS 传感器与系统集成、车身电子产品三大领域发力,依托华东汽电获得前装供应商资质和优秀的团队导入其他产品线。我们认为该业务未来有望进入增长的快车道。
随着 OLED、双摄、指纹识别的快速渗透和智能汽车业务的启动,结合公司的先发优势和优秀的经营能力,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公司 2017~2019 年 EPS 分别为 0.55 元、0.87 元、1.12 元,根据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17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为 22 元,维持增持评级。但是,双摄、指纹识别渗透不及预期;OLED 进展不及预期;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